历史上的斜塘是一个远离苏州城的偏僻落后水云乡。但自从1994年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把当时斜塘镇划归园区后,斜塘这个地方声誉日隆,如今成了苏州最国际化的城市街区最现代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斜塘是网上一个超高频率地名,但世人,哪怕是绝大多数新老斜塘人对于斜塘是怎样一个概念依然模模糊糊,各人口中的斜塘很有可能各不相同,甚至大不相同。
千百年来,斜塘大地沧海桑田、世事变幻,但斜塘这个地名却百折不挠,像“打不死的小强”依然顽强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斜塘地名最早出现在南宋苏州郡守郑霖写于淳祐九年(1249年)的《重修昆山塘记略》一文中:昆山由水路去往苏州城“旧则不从新洋江出吴淞江、斜塘以至葑门,必自明水港泛鳗鲡、阳城二湖取蠡塘港以达娄门。”至今已有771年,而据文献记载推算,民间实际使用斜塘地名至少830多年。至于斜塘地名,1999年我们在编撰《斜塘镇志》时推断,有可能取自今园区行政中心区域边自西北至东南斜流的“万宁塘”,因为苏州水网地区“横塘竖浦”的水利格局形成于唐朝,成熟于宋朝,一般人工修浚过的河道都是直南直北走向,所以把斜行的万宁塘称作“斜塘”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从实事求是的严谨角度看,这几年笔者在编撰《中国名镇志-斜塘街道志》时,抱着一定要把斜塘地名来历弄个水落石出的信念,查遍了资料库和网络上能查阅到的所有史籍资料,也没能找到斜塘地名由来的实证,只有记载“叫斜塘”,没有记载“为什么叫斜塘”。确切依据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但这或许让斜塘地名更充满悬念,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件可以让后人继续探索的乐事!南宋那个近古年代,除了苏州郡守郑霖在记略中提到过一次斜塘,其它建置沿革史料中并没有斜塘地名,斜塘在现实中究竟含括多大地域范围,这同样没有确切定义,最多只能认为是万宁塘沿岸至现斜塘河这么一点范围。
据明朝正德《姑苏志》记载,明朝初期,今斜塘境内的街市以独墅湖东岸王墓市最为繁荣(王墓市位于动迁前的旺墓村、西泾村区域,现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西北部区域)。当时长洲县有五大集市:相城、浒关、大市(今阊门)、尹山、王墓。斜塘(今北塘村区域)、塘浦、凤里为长洲县境内104个建制村中的3个村。
因品性高洁被毛泽东赞誉为“明朝最伟大诗人”的元末明初“吴中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高启曾长期居住在与斜塘相邻的青丘(当代属胜浦),他经常从水路往返青丘与苏州城之间,必经之地就是斜塘区域。高启写的《舟归江上过斜塘》: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驻扁舟问酒家。从诗中景致看,“斜塘”应该并不是指今斜塘老街区域,而是属于万宁塘沿岸区域、今中塘江边的“北斜塘”市集,因为现斜塘老街区域当时仅是一个叫“南斜塘”的小村子,不会有商业氛围,而今斜塘河以北区域范围内那时除了北斜塘是市集,没有其它市集。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元和县志》里最早出现“南斜塘”、“北斜塘”的名称,其时,以中塘江为界,“北斜塘”是今斜塘地区北部主要街市,“南斜塘”既指斜塘河边一个一般村落,又是斜塘南部地区(是否包括斜塘河以南地区也没有确切记载)的泛称,志书记载印证了高启途径北斜塘把北斜塘叫斜塘的推论。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清军围攻苏州,太平军派兵驻守北斜塘。两军激战之下,北斜塘的法华寺被焚毁,街市一蹶不振,人口和商业向南迁移至斜塘河北沿岸,斜塘新市集应运兴起。新街市在原有村落基础上,依斜塘河北岸而建,西距金鸡湖东1.5公里。
此后的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李超琼调任元和县知县,多次乘船到金鸡湖东斜塘、车坊、甪直等乡间勘灾,在勘灾中,李超琼了解到金鸡湖由于湖面开阔,湖中心又无岛屿阻拦,一遇风吹,必波涛汹涌,不但经常造成翻船事故,而且屡屡冲毁沿岸圩田。第二年即光绪十六年(1890)夏,李超琼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动用朝廷赈灾钱粮,采用以工代赈的做法,同时发动民间捐资,在金鸡湖内建筑一条长堤。长堤(李公堤)建成后,斜塘新街市(习惯上仍称“南斜塘”)水陆交通条件均大为改善,商业日茂,经济转盛,近代斜塘集镇终于固定下来,斜塘地域范围也逐渐稳定下来。与此同时,昔日的繁荣集镇北斜塘衰落成了一般乡间村落——北塘村。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苏州废府,合吴县、长洲、元和三县为吴县。同年11月,吴县在斜塘设“斜塘乡”,“斜塘”第一次作为行政建置名称出现,并首次有了确切的建制区划范围。
中华民国18年(1929年)8月,吴县实施区、乡镇制,首次出现斜塘镇建制。
中华民国28年3月,日伪政权建斜塘乡公所。
中华民国29年3月,日伪以地名作为区名,斜塘乡改为斜塘区,同年12月,又恢复为斜塘乡。
中华民国37年(1948年)2月1日至15日,吴县并编乡镇,斜塘乡、龙墩乡并编为斜塘镇。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5月1日吴县人民政府成立,设立斜塘镇。
1950年3月,吴县调整区乡设置,斜塘境内分建斜塘、塘北、吴淞、塘南、渎东5个小乡,此时斜塘乡只有一二十个自然村。
1956年3月,吴县108乡镇划并为57乡镇。斜塘地区分设斜塘、塘南二个“中乡”。
1957年3月,吴县撤区并乡, “中乡”时期的3个乡:斜塘乡全部,塘南、吴淞乡的大部,合并成为斜塘乡。从此有了历史上的“大乡”建制,其区域大致等同后来的斜塘公社(乡镇),历数十年基本未变。
1958年8月~10月,吴县改乡为公社,同年9月25日斜塘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实施政社分立体制改革,原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作为经济实体予以保留,称公社经济联合委员会,同时重新设立斜塘乡。
1994年2月5日,斜塘撤乡建镇。
1994年5月7日,斜塘镇划归苏州工业园区,镇域等同于斜塘公社、斜塘乡。
1994年5月,斜塘镇划归苏州工业园区,由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其中总面积54.87平方公里的斜塘镇北部以斜塘河为界的35平方公里土地(包括21个行政村)划入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国新加坡合作区,占合作区一半,其余约20平方公里其后也成为了今天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斜塘街道新城区的主体部分。
2002年2月23日,苏州工业园区撤销斜塘镇,将其原辖区域与原娄葑镇辖区合并为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史称“两镇合并”。斜塘镇从此消失,斜塘南部区域成为娄葑镇斜塘分区。
2012年12月26日,消失10年的斜塘建置区又回来了。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镇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2]102号 2012年11月29日)文件,自2012年12月26日起,以斜塘、联丰、莲香、荷韵、莲花一、莲花二、莲花三、莲花四、车坊、淞涛、淞泽、淞源、淞潭、淞渔、翰林缘、菁英公寓、朗科、荣域、怡和、景城、星辰一、东湖大郡、东湖春韵、枫情水岸、湖畔天城、凤凰城、第五元素、东湖林语、国际水岸、中塘、欧典、澳韵、星湖、钟南、琼姬墩、九华、海悦一、水墨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苏州市斜塘街道,斜塘街道行政区域面积72.33平方公里。国家民政建置区划认定的斜塘街道东部和胜浦街道接壤,南部和吴中区甪直镇相接,西南部与郭巷街道相连,西部大体隔金鸡湖与娄葑街道毗连,北部与唯亭街道隔娄江相望。斜塘街道不仅包括了独墅湖科技创新区全部区域,几乎包括了现湖东“社工委”区域,以及东沙湖“社工委”一部分区域,也再次囊括了消失已久的原斜塘镇的全部区域,还包括了原车坊镇吴淞江以北地区。
然而,2012年江苏省政府发文成立斜塘街道同时,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管理需要,园区决定斜塘街道办事处实际管辖区面积21.90平方公里,由原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区斜塘河南部分区域和车坊地区吴淞江西北部区域合并构成,东与胜浦街道隔吴淞江相望,东南与吴中区甪直镇交界,西南与吴中区郭巷街道接壤,西傍独墅湖与娄葑街道隔湖相望,北部与园区中新合作区隔斜塘河相邻,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及东部工业区,北部斜塘片区面积9.9平方公里,南部车坊片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南北两片区把独墅湖科技创新区合围其中,实际管辖社区14个。
2016年12月12日,斜塘街道新增金星苑、星洲湾、文荟苑3个社区,将斜塘居委会和车坊居委会更名为斜塘社区和车坊社区,斜塘街道实际管辖17个社区。
2019年3月1日,斜塘街道挂牌成立东韵社区、莲韵社区。截止目前,斜塘街道办事处实际管辖19个社区。
以往,要理清千百年来如此或曲曲折折、或叠床架屋、或支离破碎的“斜塘”,绝非易事,笔者自己也常常被搞得云里雾里,相信没有其他任何人能分得一清二楚。但把千百年斜塘的脉络理清后,可以知道:作为工业园区指挥中枢的园区管委会和其它管理机构移驻斜塘大地;40多所大学院校选址斜塘大地;数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研发机构、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落户斜塘大地;数十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斜塘大地化蛹成蝶;无冕之王的苏州广电总台和苏州报业集团总部双双搬迁至斜塘大地;大量金融机构进驻斜塘大地;苏州奥体中心建在斜塘大地;江苏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傲然矗立在斜塘大地上;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把斜塘当做安家落户的风水宝地......昔日斜塘水云乡已经成为今朝姑苏繁华地。